- 手机:
- 13241838330
- 电话:
- 0531-87973995
- 邮箱:
- 2087217266@qq.com
- 地址:
-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岛路与齐州路中建锦绣广场2号楼1209室
在信息时代,泄密事件频发,其中被教唆泄密的案例不在少数,这些案例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,严重危害国家安全、企业利益以及个人权益。通过对多起典型案例的剖析,我们能更深刻认识到教唆泄密行为的危害与防范要点。
一、被教唆泄密典型案例
(一)涉密专家受咨询公司怂恿泄露国家秘密
韩某某,身为我国某大型国企高级研究员,其岗位涉密,单位明确禁止在外兼职。2015 年,凯盛融英公司向他发出盛情邀请,韩某某最终成为该公司专家并接受咨询。起初,面对客户咨询产品成本、利润率等敏感商业秘密问题时,韩某某坚守底线予以拒绝。然而,凯盛融英工作人员得知后,以额外支付两倍咨询费为诱饵,游说韩某某回答相关问题。在利益诱惑下,韩某某动摇了。
不仅如此,凯盛融英公司作为有大量境外咨询业务的企业,打着保护客户隐私的幌子,从不向专家透露咨询方真实身份。尽管韩某某最初强调不做境外咨询,但在该公司欺瞒下,他不知不觉为境外客户提供了大量咨询服务。几年间,韩某某在凯盛融英接受咨询超百余次,境外咨询占比超 60%。为获取更多报酬,他甚至多次到单位内网下载涉密资料,经鉴定,他为境外窃取、非法提供机密级国家秘密 1 份、秘密级国家秘密 2 份、情报 13 份、商业秘密 18 份,最终因境外窃取、刺探、非法提供国家秘密、情报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 6 年 。
(二)离职员工教唆在职人员窃取原公司商业秘密
张某曾在 A 集团下属子公司财务部担任外协管理职务,离职后入职与 A 集团行业相同的 B 集团。为在新公司开展业务,张某打起了老东家商业秘密的主意,教唆 A 集团在职员工石某、谢某无视 A 集团保密规定及约定,索取公司机密文件。石某和谢某通过 A 集团电子邮件系统、微信软件,共向张某提供 23 份公司数据、经营文件,其中 18 份被认定为 “商业秘密” 文件。最终,张某、石某、谢某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九条规定,构成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违法行为,分别受到罚款等处罚 。
(三)境外组织教唆境内人员拍摄涉密军事设施照片
某境外组织负责人 “琪姐”,以商业拍摄、建筑测绘等看似合法的名义,蛊惑境内人员黄某某拍摄涉及重要军事设施照片。黄某某在 “琪姐” 教唆下,拍摄了 384 张此类照片,并按要求通过网络向境外传输。最终,黄某某因犯为境外刺探、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,剥夺政治权利五年,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4 万元 。
二、被教唆泄密案例的共性特点
(一)教唆手段多样且隐蔽
在上述案例中,教唆者手段层出不穷。凯盛融英公司利用经济利益诱惑专家,以高额报酬为饵,让专家在利益面前放松警惕;张某通过同事关系,教唆前同事窃取商业秘密,利用熟人之间的信任降低对方防范心理;境外组织 “琪姐” 则以看似合理的商业活动为掩护,教唆黄某某拍摄涉密照片,极具欺骗性。这些教唆手段隐蔽,不易被察觉,使得被教唆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泄密陷阱。
(二)被教唆者防范意识薄弱
韩某某作为涉密人员,本应深知保密的重要性,但面对凯盛融英公司的利诱和欺骗,轻易放弃了保密底线;A 集团的石某和谢某,对公司保密规定及约定视而不见,在张某教唆下轻易窃取并提供商业秘密文件;黄某某在境外组织蛊惑下,未意识到拍摄军事设施照片并传输境外的严重后果。他们都缺乏对泄密风险的敏锐感知和坚定的防范意识,给了教唆者可乘之机。
(三)泄密危害极大
无论是国家秘密、商业秘密还是军事机密的泄露,都带来了严重后果。韩某某泄密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,对国家的安全和发展造成潜在威胁;张某等人窃取商业秘密,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,损害了 A 集团的合法权益,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;黄某某拍摄军事设施照片并传输境外,可能使国家军事安全面临风险,威胁国防安全。
三、被教唆泄密行为的法律后果
(一)侵犯国家秘密的法律责任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规定,为境外的机构、组织、人员窃取、刺探、收买、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,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;情节较轻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。韩某某、黄某某的行为触犯此法律条款,受到了严厉的刑事处罚。
(二)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经营者以及其他自然人、法人和非法人组织,若实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,监督检查部门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,没收违法所得,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;情节严重的,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。张某等三人因侵犯 A 集团商业秘密,受到了相应行政处罚 。
四、防范被教唆泄密的措施
(一)加强保密教育培训
对于国家机关、企业等各类组织,应定期开展保密教育培训,提高涉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保密意识。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法律法规,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等,还应涵盖实际案例分析,让员工深刻认识泄密危害及后果,掌握保密技能和防范方法。
(二)完善保密制度与监督机制
组织要建立健全保密制度,明确涉密信息的范围、使用规范、保密措施以及责任追究机制。对接触涉密信息的人员进行严格权限管理,加强对信息存储、传输、使用等环节的监督。例如,企业可利用技术手段监控员工对商业秘密文件的操作,及时发现异常行为。同时,设立举报渠道,鼓励员工对可能的泄密行为进行举报。
(三)提高个人警惕性
作为个体,尤其是涉密人员和掌握重要信息的员工,要时刻保持警惕,增强自我约束能力。在社交和工作交往中,谨慎言行,对他人不合理的信息索取要求坚决拒绝。面对利益诱惑,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,不被一时利益冲昏头脑。对于来路不明的咨询邀请、合作提议等,要仔细甄别,必要时向单位或相关部门咨询。
被教唆泄密案例敲响了保密警钟,我们必须从案例中吸取教训,加强防范,筑牢保密防线,维护国家、企业和个人的安全与利益。
上一条 : 筑牢保密之盾:守护信息时代的安全堡垒
下一条 : 你知道这些间谍行为吗?